環境水體中的金屬離子的濃度是重要的水質指標,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如Cu2+、Hg2+等含量超標嚴重威脅水生生態系統的安全。聚合物膜離子選擇性電極因其較高的靈敏度、較低的成本、易於微型化等優點被廣泛用於環境污染物的實時快速監測,是環境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雖然已有關於多種重金屬離子選擇性電極被報道出來,但是由於選擇性欠佳,這些傳感器尚不能完全滿足現有的分析測試需求。
近日,環境學院青年教師李龍博士團隊及錢翌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92(21): 14740-14746;ACS Sensors, 2020, 5(11):3465-3473;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0,129151;ACS Sensors, 2020,DOI:10.1021/acssensors.0c02231),開發了多種金屬離子的載體並構建了相應的離子選擇性電極,相關成果以“Intramolecularly hydrogen-bonded cavity containing macrocyclic/acyclic aromatic pyridone foldarands as modularly tunable ionophores for selective potentiometric sensing of metal ions”為題發表在國際經典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一區TOP期刊,IF=7.1)上。



文章以吡啶酮為基本結構單元,構建了對Cu2+、Hg2+、K+具有高選擇性、強結合能力的離子載體,並據此構建了高選擇性離子選擇性電極。實驗結果表明,開發的新型離子選擇性電極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及靈敏度,目前該傳感器已成功用於工業廢水及瓶裝水中Cu2+、Hg2+、K+含量的測定。該進展的相關文章以青島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環境學院李龍博士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

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島市基礎創新專項及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重點實驗室、生態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及青島科技大學化學學部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5400520317251
(撰稿:李龍;審核:王磊)